News 新闻详情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日期: 2025-07-14
浏览次数: 22

前言

在代谢疾病治疗领域,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已从单纯的降糖药物蜕变为千亿美元量级的超级赛道,而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与礼来的替尔泊肽(Tirzepatide)无疑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两者的竞争不仅是药企巨头的商业博弈,更代表着代谢疾病治疗理念的迭代——从单一血糖控制迈向“降糖-减重-器官保护”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单靶点药物的巅峰之作,凭借心血管保护(SUSTAIN-6试验降低MACE风险26%)和口服剂型(Rybelsus)的先发优势,2024年全球销售额突破292亿美元,成为诺和诺德的“现金奶牛”。而礼来的替尔泊肽则以GLP-1/GIP双靶点机制实现降维打击,在SURMOUNT-5研究中,其减重效果(20.2%)远超司美格鲁肽(13.7%),并拓展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等全新适应症,2024年销售额飙升至49.3亿美元,增速高达971%。接下来,看看这场对决背后的故事:


1、 双雄出现前的背景故事


诺和诺德:1923年成立,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专注糖尿病和肥胖症领域。诺和诺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总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目标是推动改变,以战胜糖尿病,和肥胖症、罕见血液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为达成这一目标,公司引领科学突破,扩大公司药物可及性,并致力于预防及最终治愈疾病。诺和诺德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 7.7万名员工,向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司美格鲁肽系列(Ozempic/ Wegovy/ Rybelsus)2024年销售额:292.96亿美元;适应症:Ozempic为注射剂,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还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Wegovy为注射剂,专门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患者,帮助减重;Rybelsus为口服片剂,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礼来:1876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业务覆盖糖尿病、肿瘤、免疫、神经科学等多领域。1876年5月10日由礼来上校创立于美国,至今已逾149年历史。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印第安纳州 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全球约42,000名员工,逾10,000名员工参与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109.91亿美元,在55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工作,在7个国家设有研发中心,在9个国家建有工厂,产品行销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礼来2024年销售排名前十的药物、对应的适应症及销售额:

1、Mounjaro(替尔泊肽)适应症:作为饮食和运动的辅助疗法,用于改善二型糖尿病成人的血糖控制,还可用于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肥胖症成人患者,销售额:115.4亿美元;

2、Zepbound(替尔泊肽)适应症:用于长期体重管理,销售额:49.26亿美元;

3、Verzenio(阿贝西利)适应症:用于乳腺癌的治疗,销售额:53.07亿美元;

4、Trulicity(度拉糖肽)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销售额:52.54亿美元;

5、Jardiance(恩格列净)适应症:用于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销售额:33.41亿美元;

6、Taltz(依奇珠单抗)适应症:用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治疗,销售额:32.60亿美元;

7、Humalog(赖脯胰岛素)适应症:用于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稳态,销售额:23.25亿美元;

8、Cyramza(雷莫西尤单抗)适应症:用于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肝细胞癌等的治疗,销售额:9.73亿美元;

9、Olumiant(巴瑞替尼)适应症:用于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销售额:9.57亿美元;

10、Humulin(人胰岛素)适应症:用于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销售额:9.17亿美元。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核心使命

- 诺和诺德:以“改变糖尿病”为口号,长期聚焦代谢性疾病。

- 礼来:定位更广泛,强调“为全球健康问题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

诺和诺德和礼来的主要产品,从糖尿病领域和非糖尿病领域进行对比,如下:

A、糖尿病领域主要产品对比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B、非糖尿病领域对比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有趣的是,这两家当今GLP-1赛道的霸主——诺和诺德与礼来,竟有着惊人的相似起点:它们都发轫于胰岛素时代,却在这场代谢治疗的革命中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进化路径。

这个戏剧性的转折始于上世纪20年代:当礼来率先将胰岛素引入商业化生产时,诺和诺德的前身诺德胰岛素实验室才刚刚成立。在随后的近百年里,两家公司围绕胰岛素展开激烈竞争,却都不约而同地在21世纪初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潜力的GLP-1靶点。如今,它们从胰岛素的"同门师兄弟"蜕变为GLP-1赛道的"绝代双骄",这种从同源到分化的历程,恰恰印证了医药创新的螺旋式上升规律。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礼来(Eli Lilly)在糖尿病领域的“相爱相杀”,如下图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19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分离出胰岛素。1922年,礼来公司与多伦多大学就胰岛素商业化签订了合作协议。1923年,礼来推出动物源的提取胰岛素iletin。同年1923年,August Krogh (August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获得19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他的爱人Marie Krogh(糖尿病患者)将提取和纯化技术从加拿大带回丹麦。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礼来(Eli Lilly)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对比,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胰岛素及类似物结构对比总结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通过直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弥补患者体内胰岛素的不足,从而强力调节血糖水平。然而,人体的血糖调控机制远比简单的胰岛素替代要精密复杂得多。其中,肠促胰素系统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理智慧——当我们进食时,肠道会分泌一系列激素统称为肠促胰素incretin, 主要包括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激素: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GIP(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这些激素不仅能根据血糖水平智能调节胰岛素分泌(仅在血糖升高时发挥作用,大大降低低血糖风险),还能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延缓胃排空(平缓餐后血糖波动并减少进食量),甚至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增强饱腹感。这种多靶点、智能化的血糖调控机制,为糖尿病治疗开辟了全新的思路。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故事始于1980年代,科学家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时意外发现了这一肠道激素。哈佛医学院的Joel Habener团队在分析胰高血糖素基因时,发现它编码了两种新激素——GLP-1和GLP-21。随后,洛克菲勒大学的Svetlana Mojsov确定了GLP-1的活性片段,而多伦多大学的Daniel Drucker证实它能刺激胰岛素分泌。这一发现揭示了GLP-1的核心作用:餐后血糖升高时,肠道释放GLP-1,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从而精准调控血糖。然而,天然GLP-1在体内仅存活几分钟,难以成药。直到诺和诺德的Lotte Bjerre Knudsen团队通过脂肪酸修饰,研发出长效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每日注射)和后来的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才真正让GLP-1药物走向临床。短效、长效和口服GLP-1类似物的对比,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最初,GLP-1药物(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仅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但科学家很快发现,GLP-1不仅能调节血糖,还能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这一机制源于它对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1996年,动物实验显示GLP-1注射可减少大鼠进食,暗示其减重潜力。2014年后,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糖尿病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减重效果,最终在2021年获批用于肥胖症(Wegovy),彻底引爆全球市场。司美格鲁肽的成功不仅因其长效性,还得益于诺和诺德精准的临床策略,如心血管获益数据(SELECT试验证明其降低MACE风险20%),使其成为首个覆盖“降糖-减重-护心”的全能药物。

就在司美格鲁肽风头正盛时,礼来推出了替尔泊肽(Tirzepatide),全球首个GIP/GLP-1双靶点激动剂。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原本被认为可能削弱GLP-1的减重效果,但礼来发现,GIP受体激活可增强能量消耗,尤其是促进棕色脂肪产热,与GLP-1的食欲抑制形成协同效应。临床数据显示,替尔泊肽15mg剂量组在72周内减重22.5%,远超司美格鲁肽的13.7%。此外,替尔泊肽还拓展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等新适应症,成为首个获批治疗OSA的GLP-1类药物。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不同药物的修饰策略直接决定了GLP-1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半衰期、给药频率)和临床效果(降糖强度、减重幅度、心血管获益等)。以下为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结构差异。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结构差异,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备注:SNAC,全称为8-(2-羟基苯甲酰胺基)辛酸钠,是一种水杨酸的N-乙酰化氨基酸衍生物。其分子式为C15H22NNaO4,分子量为303.33,CAS号为203787-91-1。SNAC是一种先进的肠渗透促进剂(PEs),被广泛用作口服药物制剂的递送剂。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2、 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双雄对决:专利布局、临床数据、销售额大PK


接下来我们从专利布局、临床数据、销售额进行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双雄对决。

2.1全球专利布局比较

A、司美格鲁肽全球专利布局对比表,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B、替尔泊肽全球专利布局对比表,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C、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全球专利布局对比表,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关键结论

1) 专利保护强度:

 替尔泊肽通过化合物+装置双专利构建更强壁垒(如预填充注射器专利至2039年),仿制需同时突破药物合成与器械设计。

 司美格鲁肽依赖外围专利(如口服制剂)延长保护,但核心化合物专利面临无效风险。

2) 仿制药上市时间:

 司美格鲁肽:中国仿制药(如九源基因、华东医药)可能于2026年后上市,但需解决工艺难题(如酵母表达系统);美国仿制药需待2032年。

 替尔泊肽:全球仿制药预计2036年后才能进入市场,中国合成工艺专利(如信海医药)仅覆盖中间体,未动摇原研核心专利。

3) 市场影响:

 司美格鲁肽短期受专利挑战冲击(尤其中国),但口服剂型(Rybelsus)仍具独占性。

 替尔泊肽凭借超长专利期和双靶点疗效优势(减重效果超司美格鲁肽47%),有望在2030年前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备注:专利到期日基于当前法律状态,可能因无效诉讼或延期调整。仿制药进展需持续关注各国专利局及药监局动态。


2.2临床数据头对头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篇文章:

1、发表在JAMA Intern Med. 题目叫Semaglutide vs Tirzepatide for Weight Loss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2、发表在N Engl J Med. 题目叫Tirzepatide as Compared with Semaglu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一项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对头对比了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在减肥效果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研究共纳入 18,386 名患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与健康状况群体。数据显示,替尔泊肽在减肥效果上全面超越司美格鲁肽:

- 减重达标率:

在实现 5% 减重目标的患者中,替尔泊肽组占 81.8%,司美格鲁肽组占 66.5%,前者减肥成功率是后者的 1.76 倍;

减重 10% 的患者中,两组占比分别为 62.1% 和 37.1%,替尔泊肽成功率达司美格鲁肽的 2.54 倍;

减重 15% 的患者中,替尔泊肽组占 42.3%,司美格鲁肽组仅 18.1%,前者成功率为后者 3.24 倍。

- 体重下降幅度:

3 个月时,替尔泊肽组平均体重下降 5.9%,司美格鲁肽组下降 3.6%;6 个月时,两组分别为 10.1% 和 5.8%;12 个月时,替尔泊肽组达到 15.3%,司美格鲁肽组为 8.3%。无论有无糖尿病,替尔泊肽减肥效果均更突出。

- 安全性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在安全性方面,替尔泊肽同样表现出色。研究表明,替尔泊肽组和司美格鲁肽组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停药率相近,替尔泊肽组为 55.9%,司美格鲁肽组为 52.5%。这表明,替尔泊肽在实现更好减肥效果的同时,并未增加安全风险。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礼来糖尿病研究中心领衔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显示,新型双受体激动剂替尔泊肽(Tirzepatide)在血糖控制、减重效果及安全性方面显著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

研究亮点:疗效与安全性双重突破

该研究纳入来自12个国家的1,8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接受替尔泊肽(10mg/15mg)或司美格鲁肽(1mg)周制剂治疗52周。结果显示:

 血糖控制:替尔泊肽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降低2.3%-2.5%,显著高于司美格鲁肽组的1.8%(p<0.001);

 减重效果:替尔泊肽15mg组患者体重平均下降12.6kg,远超司美格鲁肽组的7.9kg(p<0.001);

 安全性优势:替尔泊肽组胃肠道不良事件(恶心、腹泻)发生率较司美格鲁肽组降低32%,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仅为0.4%(司美格鲁肽组为1.1%)。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2.3 销售额PK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销售额比较: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版)

2024年,全球市场上,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49.26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销售额80.96亿美元,合计130.22亿美元。

2025年一季度,替尔泊肽减重版Zepbound销售额23.12亿美元,司美格鲁肽减重版Wegovy销售额26.44亿美元,合计接近50亿美元,意味着今年将超过200亿美元甚至更高。

从销售表现看,2025年第一季度,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收入约80.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礼来的替尔泊肽收入61.50亿美元。当竞争对手仍在分子结构优化的赛道上竞逐时,诺和诺德已通过司美格鲁肽实现了从单一药物到整体解决方案、最终重塑医疗标准的产业级跨越。这一跃迁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构建了覆盖"预防-治疗-管理"的全周期代谢疾病诊疗新范式。。

关键结论(疗效是基础,但销售策略决定市场天花板)

1. 短期(2025-2026):司美格鲁肽守城,替尔泊肽猛攻

• 疗效为王:替尔泊肽凭借双靶点机制减重效果碾压司美(22.8kg vs 15kg),头对头数据推动医生处方倾向转变。

• 销售定胜负:

   司美格鲁肽:依赖先发优势(线上渠道占率超60%)和适应症广度(肾病、阿尔茨海默症),但仿制药威胁(2026专利到期)。

   替尔泊肽:以低价策略(比司美低20%)+心衰适应症差异化抢夺增量市场。

2. 长期(2027-2030):替尔泊肽反超,但赛道逻辑生变

• 疗效升级:礼来三靶点激动剂Retatrutide、诺和诺德CagriSema等新一代药物将疗效门槛提至减重30%+,替尔泊肽或成过渡产品。

• 销售重构:

   口服剂型:礼来orforglipron(日服片剂)vs 诺和口服司美格鲁肽,依从性决定渗透率。

   中国战场:国产GLP-1(如信达玛仕度肽)以价格腰斩(预计¥3000/疗程)抢占基层市场,巨头需下沉渠道。

3. 核心矛盾:疗效是入场券,销售是放大器

• 疗效不足则淘汰:单靶点GLP-1药物(如利拉鲁肽)因效果弱(减重5%-8%)且需日注射,迅速被市场抛弃。

• 销售决定天花板:

   司美格鲁肽通过消费医疗化(社交营销、线上问诊)将处方药转化为大众消费品,2025Q1中国90天吸金7亿。

   替尔泊肽借势名人带货(马斯克公开使用)和心衰数据打动支付方,打开商保覆盖空间。

最终胜出预测

• 2026年前:司美格鲁肽凭适应症广度+渠道垄断维持药王地位,但份额被替尔泊肽蚕食至50%以下。

• 2030年:替尔泊肽依托心衰竭适应症+口服剂型反超,但市场将被5-10家玩家分割,疗效与成本控制双优者(如礼来、恒瑞HRS9531)主导。

行业启示

GLP-1赛道已从纯技术竞争转向“疗效-可及性-支付能力”三角博弈,未来胜出者需同时具备:

• 靶点创新(如多受体激动、口服小分子)

• 柔性产能(应对亿级患者需求)

• 本土化策略(如礼来苏州工厂、诺和京东合作)


3、司美格鲁肽的市场竞争格局与下一代GLP-1多靶点药物研发的全景分析

事实上,早在2022年,诺和诺德便凭借司美格鲁肽(Ozempic®/Wegovy®)在减重适应症的压倒性优势(2022年Wegovy销售额达61.88亿丹麦克朗,同比暴涨346%),全力押注“GLP-1单靶点深度开发”——包括口服剂型Rybelsus®(2022年增长134%至16亿美元)和心血管适应症扩展(SELECT试验证实其降低MACE风险20%);而当替尔泊肽(Mounjaro®)在SURPASS-2试验(2021年公布)中以HbA1c降幅-2.6%碾压司美格鲁肽的-1.9%后,礼来果断将资源倾注双靶点赛道,并于2022年放弃单靶点GLP-1新药研发,转而加速推进替尔泊肽的减重(SURMOUNT系列试验)及OSA适应症(2025年获批全球首个药物疗法)。至此,两大巨头形成战略分野——诺和统治单靶点存量市场(2024年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达292亿美元),礼来开拓多靶点增量战场(替尔泊肽2024年收入164亿美元,其中减重版Zepbound®贡献49亿美元),共同瓜分千亿美元代谢疾病市场。

双雄对决下,生物类似物(Biosimilar)正通过高度相似的大分子结构和严谨的疗效/安全性验证加速渗透——中国药企如华东医药、齐鲁制药已挑战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并布局减重适应症;而诺和诺德与联邦制药的20亿美元授权合作(2025年)进一步印证,这一赛道将为全球10亿+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撬动百亿级市场蓝海,成为颠覆原研药定价体系的关键力量。


3.1 生物类似物 biosimilar 

司美格鲁肽的中国市场申报情况(这里只汇总了上市、申报生产和三期临床的企业),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备注:按照中国行政区划及地理区域划分,外企以中国总部进行统计(数据来源于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截止日期2025年7月5日22:32 PM)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A、批准上市:全球5个+中国2个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B、申请上市:全球6个+中国6个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C、临床三期:全球16+中国15个(数据略)


3.2未来技术迭代,多靶点协同的降维打击

随着生物制品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开发下一代GLP-1药物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首先,我们看一下司美格鲁肽的主要副作用,如下:

1. 常见副作用(发生率≥10%)

胃肠道反应:恶心(33.4%)、呕吐、腹泻、腹胀;机制为延缓胃排空及中枢食欲抑制。

脱发风险:女性风险增加2.08倍,与快速减重导致的休止期脱发相关。

2. 严重但罕见副作用(发生率<1%)

胰腺炎:发生率0.3%,既往病史者风险增3倍。

肠梗阻与胃轻瘫:GLP-1类药物使肠梗阻风险增4.22倍、胃轻瘫风险增3.67倍。

甲状腺肿瘤:动物实验显示风险,人类相关性未明;禁忌于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或MEN2患者。

肌肉流失:减重中瘦体重占比达28.2%,增加代谢率下降及反弹风险。

眼部并发症:罕见失明案例,可能与快速血糖波动相关。

针对司美格鲁肽的主要副作用,开发下一代GLP-1药物将在多靶点协同(增效)、肌肉保护(减副)和剂型革新(便利),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备注:激活素2型受体(Activin A Receptor Type 2,ActRII)

先分析一下各靶点的作用机理,对于下一代GLP-1药物的开发和方向更容易理解,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多靶点的协同效应,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国内药企GLP-1及多靶点药物布局对比表,如下:

司美格鲁肽 vs 替尔泊肽:千亿GLP-1市场的双雄对决与迭代挑战 | 倚锋硬分享

玛仕度肽(IBI362,GLP-1R/GCGR双靶点)

2019年,信达生物与礼来签订授权许可协议,获得在中国开发及潜在商业化许可玛仕度肽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的权益。2024年6月14日,信达生物玛仕度肽(IBI362,GLP-1R/GCGR双靶点)治疗超重/肥胖三期临床GLORY-1的详细数据在美国糖尿病学会年会(ADA)上公布。主要终点为32周减重百分比,相比于安慰剂组,4mg剂量组减重10.72%,6mg剂量组减重13.14%。关键次要终点,治疗48周减重百分比,4mg剂量组减重11.58%,6mg剂量组减重14.37%。同时,治疗48周心血管风险参数也都显著降低,相比于安慰剂组,玛仕度肽治疗组血压降低6.75mmHg,甘油三酯降低0.52mmol/L,总胆固醇降低0.45mmol/L,LDL-C降低0.31mmol/L,血尿酸降低50.75mmol/L,ALT降低10U/L。2025年6月27日,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共同开发「玛仕度肽」正式获批上市。

关键机制解析

1. 代谢平衡调控

• GLP-1R与GCGR的互补:GLP-1R降低餐后血糖,GCGR维持空腹血糖,双靶点激动避免低血糖风险。

• GIPR的双向调节:高血糖时促胰岛素分泌,低血糖时促胰高血糖素,维持血糖稳态8。

2. 减重增效机制

• 能量消耗提升:GCGR激活肝脏产热(+30%能耗),FGF21R促进脂肪组织褐变,协同GLP-1R的食欲抑制。

• 肌肉保护:FGF21R逆转GLP-1R/GCGR的肌肉流失,三重激动剂(如DR10624)使瘦体重增加2.5%。

3. 肝脏脂肪代谢

• GCGR-FGF21R轴:GCGR激活上调肝细胞膜蛋白CD9,促进脂肪酸氧化;FGF21R抑制脂肪合成酶表达,减少肝脏脂质沉积。

• 抗纤维化:FGF21R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GCGR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延缓NASH进展。

4. 信号通路交叉

• cAMP通路整合:GLP-1R/GIPR/GCGR均通过cAMP-PKA通路,但下游效应器差异(如GCGR激活Ca²⁺通道)实现功能互补。

• 偏倚信号调控:GIPR剪接变异体(SV1)可抑制野生型GIPR的cAMP信号,为药物选择性设计提供依据。

总结

多靶点激动剂通过功能互补(如GLP-1R抑食欲 + GCGR增能耗)和信号放大(如三重靶点激活协同代谢通路)实现增效减副:

减重:三靶点药物(Retatrutide)疗效突破24%;

肝脏获益:GLP-1R/GCGR激动剂显著降低肝脂(>70%);

安全性:FGF21R的肌肉保护作用抵消GCGR的分解代谢风险。

未来方向聚焦组织选择性激动(如肝靶向GCGR)和口服剂型开发(如小分子GLP-1R激动剂HDM1002)。


4、结论和未来展望


从上市至今,司美格鲁肽与替尔泊肽的“双雄争霸”,早已超越两款药物的较量,演变为全球医药巨头在代谢疾病领域的战略决战。诺和诺德深耕单靶点极致优化,以心血管获益和口服剂型构筑护城河;礼来则以多靶点协同破局,用GIP增强脂肪代谢,实现减重效果的质的飞跃。这场竞争,如同医学界的“世纪德比”,不仅推动技术边界不断外延,更让患者成为最大受益者——更显著的减重效果、更低的治疗门槛、更丰富的用药选择。但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未来,谁能像瓜迪奥拉的战术革命一样,在口服小分子、肌肉保护、超长效剂型等领域突破,谁就能主导下一个十年的代谢治疗格局。而在这场“减肥药欧冠”中,科学的进步与患者的健康,才是唯一的冠军。


参考文献

1.2024 Year in Review Eli Lilly and Company

2.司美鲁肽专利布局分析-科沃园

3.司美格鲁肽的专利布局_普利制药(300630)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4.GLP-1产业链篇:产业链率先获益,布局产能拥抱趋势

5.小牛研报:替尔泊肽专利情况

6.潜力无限的最强降糖减肥药替尔泊肽,在国内布局了哪些专利?

7.礼来穆峰达®(替尔泊肽)在华上市!全球首创双靶点兼顾降糖减重,与健康中国实现“双向奔赴”

8.“减肥药”专利战胜负未决

9.潜力无限的最强降糖减肥药替尔泊肽,在国内布局了哪些专利?

10.礼来全球首创双靶点兼顾降糖减重“创新药”在华上市

11.一种替尔泊肽关键中间体的合成方法2025

12.深圳翰宇药业申请替尔泊肽的合成方法专利,显著缩短合成周期

13.两项头对头研究分析:替尔泊肽VS司美格鲁肽,更低副作用和更强疗效

14.头对头研究:替尔泊肽减重和降低腰围均优于司美格鲁肽 

15.常山药业300225 艾本那肽三期临床说明

16.联邦制药: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签订独家许可协议

17.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主要上市药品全球销售收入分析(2001年至2024年)

18. 诺和诺德获糖尿病口服药“王炸”产品,而中国口服多肽将向何处?

19. 俄罗斯胰岛素生产商超越外国竞争对手

20. 美国丹佛Eden 公司——吃糖也能减肥降糖?司美格鲁肽咀嚼软糖上市啦!

21. 2022年全球销售额达93.42亿美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国内申报新适应症

22. 全球首个OSA靶向药!礼来「替尔泊肽」新适应症中国获批

23. 2025年生命科学突破奖授予GLP-1发现团队,一起来看百亿药物背后的故事!

24. 替尔泊肽(Mounjaro/Tirzepatide)突破代谢治疗边界为肥胖与糖尿病带来革新性解决方案

25. 礼来公布IIIb期SURMOUNT-5研究数据,替尔泊肽安全性高减重效果远超司美格鲁肽





相关新闻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02
2025年3月27日,在LP CLUB发布的“聚势东南,创领未来”——2025年度东南地区榜单评选中,倚锋资本凭借卓越的投资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成功入围 "东南地区早期创业投资机构 TOP20" !东南地区,这片孕育着中国经济奇迹的热土,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始终屹立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潮头。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规模突破 2.3 万亿元,本土机构超 3000 家。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东南地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东南创投圈“大而全”综合性机构林立的格局下,倚锋资本以“小而美”的打法精准布局生物医药赛道。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专注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倚锋资本始终以 "科学为本、价值为先" 为核心理念,汇聚全...
2025 - 02 - 26
由和铂医药(股票代码:02142.HK)孵化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HBM Alpha Therapeutics Inc.(以下简称“HBMAT”)宣布与一家业务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与许可协议,共同推进针对多种疾病的新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靶向疗法。根据协议,该合作伙伴获得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以外的全球市场开发和商业化HAT001(一款强效且选择性靶向CRH的中和抗体,和铂医药内部代号为HBM9013)的独家权利。HBMAT将获得高达3.95亿美元的总付款,包括首付款和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此外,HBMAT 还有权获得认股权证以获取合作伙伴的少数股权。2020年3月,倚锋资本领投和铂医药7500万美元B+轮融资。HAT001/HBM9013通过中和CRH以治疗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2025 - 02 - 13
2025年2月13日,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诺麦博”及“Trinomab”)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新药——新替妥®(通用名: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研发代号:TNM002)是泰诺麦博利用 HitmAb® 技术平台开发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天然全人源单抗药物,通过肌肉注射,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紧急预防。该药安全性良好、疗效良好、可控性强、可及性高,不仅改写了国际指南,更印证了倚锋资本在2022年Pre-IPO阶段重仓押注的前瞻眼光。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该药于 2020 年 11 月首次公示临床,2021 年度在国内申报并获批临床,同年 8 月启动国内临床试验。2023 年 12 月,该药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中,加速审批上市。2022...
2024 - 10 - 31
2024年10月31日,倚锋资本投资企业华昊中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563.HK,发行价16港元/股。华昊中天董事长、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兼首席营销官唐莉博士(右三) ,华昊中天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邱荣国博士(左二),倚锋资本CEO朱湃先生(右二), 华昊中天董事会秘书、投融资总监刘开林先生(右一),华昊中天董事副总经理、执行董事关津博士(左一)华昊中天的上市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了合成生物学医药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这也是倚锋资本继荃信生物(02509.HK)、盛禾生物(02898.HK)之后,在2024年收获的第三个IPO。华昊中天成立于2002年,历经二十余载砥砺前行,已成长为一家在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下,专注于肿瘤创新药研发与生产的优秀企业。2020年,倚锋资本睿华基金、倚锋十四期基金领投华昊中天,坚定支持其创新药物研发及市场拓展。合成生物学技术...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2028号皇岗商务中心2座58层
电話:0755-8831-6141
邮箱:info@efungcapital.com
Copyright ©2018 - 2021 深圳市倚锋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